資料來源 : Wiki百科
臺灣早期傳統建築中,不具建築⼒學功能的裝飾構件,是早期匠 師的幽默,或另有所指,⾄今還無定論,因約定俗成,幾乎所有寺廟都可以看⾒這個裝置。這種⼈物承重的造型,在墀頭與簷枋之間的稱憨番扛廟⾓,或稱 憨番扛厝⾓。在⽃座的稱憨番擔樑、⼒⼠扛樑或憨番扛⼤杉。
憨番扛廟⾓是這種風格的遺緒,⼀說是中國屢受列強侵略,做紅⽑番來永遠扛廟 ⾓以⽰不滿與懲罰。另外也有印度⿊⼈、荷蘭⼈帶來的⿊奴和平埔族原住⺠等 說法,都有待考證。
二樓拜殿外側的屋角處。
返回廟宇介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