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築

中國宮殿的造型分華南式及華北式兩種。華南式建築飛簷翹翅,飾以青龍或彩鳳;華北式建築則樸素莊嚴,不講究雕樑畫棟。

開基玉皇宮建築廣達400餘坪,在台南市區已屬罕見的大廟,廟貌為華南式宮殿建築。

廟身座東北向西南,為華南式建築,廟地約三百餘坪,廟構二樓。所在地為府城鳳凰展翅 龍脈寶地-孞山。因供奉玉皇上帝,故廟內之各類建築題材與一般廟孙不却;有五爪九龍 柱、上千之天兵天將各式八卦、圓弧、長方藻井、門釘廟門……等。

格局

寺廟的興建必頇請專家看風水、定方位,並且按照神格等級決定規模的大小。等級越高的神明在格局上可以擁有較多的廟門、配置較多的殿宇和較高敞的空間。

總體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平面格局:

  • 單殿式──只有正殿,有時殿前有亭子,稱為拜亭。

  • 雙殿式──即四合院平面,有正殿、前殿與左右廊。

  • 三殿式──包括前殿、大殿與後殿,是大寺廟的格局,如開基玉皇宮

  • 合院並連式──三座廟並列,形成許多庭院。

  • 大殿居中式──大殿獨立在中央,被前後殿及護室所包圍。

圖片來源:輯自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/李乾朗著。

開基玉皇宮三殿式,包含

  1. 四垂亭(拜亭)

  2. 拜殿 : 通常廟宇的拜殿會稱為三川殿,而「三川」意指前殿有三個門的意思。此外,三川殿的屋頂亦稱三川脊,會隨著平面開間的格局而略有高低起伏,中央明間位置最高,左右次間則較低。

  3. 正殿 (二樓為凌霄寶殿)

四垂亭(拜亭) : 正脊處置有麒麟太子

拜殿 : 正脊處置有福祿壽三仙

正殿 : 正脊處置有雙龍護塔

屋脊脊飾

何為五脊六獸 ?

古代大部分房子都是硬山頂、懸山頂、廡殿頂。都是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(廡殿頂叫戧脊)共5條脊,每條脊兩端都有個獸,共6個。統稱五脊六獸。


五脊六獸是統稱,分為:螭吻、望獸、合角獸、垂獸、戧獸、角獸、套獸、走獸筒瓦、勾頭、滴水、正脊、垂脊、戧脊寶頂、等


原文網址:https://kknews.cc/n/oknpgvo.html

1、正脊

屋頂上最高的屋脊,具有壓穩屋頂的作用。使用雙龍護塔,大廟用七級或九級,小廟用五級塔。

玉皇宮正殿頂採用雙龍護塔。「有祈吉祥、慶豐年之意,因龍能興雲作雨,立於屋脊有庇佑及防火 的功能。」

(說法一) 中國人將造塔當做修德途徑,故而廟宇的殿屋頂會有塔的剪黏。

(說法二) 喻白蛇傳裡的雷峰塔,敘述許以和白蛇之子許夢蛟救母的孝順故事。因廟宇格局講求對稱,把人間狀元郎,化成對稱的兩條龍。

(說法三) 保護佛陀與重要經典。

(說法四) 有象徵辟邪或祈福之意,因龍能注雨防止火災。(龍能降水,有助農業發展;又能治火,可防火災。)

玉皇宮四垂亭上方採用交趾陶 麒麟太子。

玉皇宮拜殿上方採用交趾陶福祿壽三仙。

玉皇宮正殿頂採用雙龍護塔。

玉皇宮兩側偏殿則採用天官賜福。

玉皇宮兩側偏殿則採用天官賜福。

2、脊垛

「通常分為上、下馬路及含龍垛,左右可分段為中垛與邊垛,上、下馬路只 是凹击線腳,含龍垛則安入水族類或四時水果,脊垛本身安放龍鳳、虎豹獅象走 獸或八以等。」使用魚、蝦等裝飾意味著防火。

3、牌頭

又稱牌仔頭,位在垂脊末端,作成盤子狀托住各種剪黏、交趾陶裝飾,亦有增加重量以防屋簷被風吹起的作用。常做為文武人物齣頭。

4、垂脊

稱規帶,是屋頂上前後隨瓦垂下的脊,末端 有順勢作鳳凰、水龍、鯉魚吐 水、卷草等裝飾,並都隨脊線滑下後又向上揚起,極富旺盛的生命力。

5、 山花

在建築的山牆 ,下半部的矩形和上半部的三角形分開,其中三角形部份稱 為「山花」,頂端常裝飾著泥塑、交阯陶或剪黏等作品,一般稱之為「懸魚」,民 間俗稱「鵝頭墜」。

6、筒瓦、瓦當與滴水

筒瓦 : 為竹筒型的瓦。

瓦當 : 筒瓦最下方的一塊置有圓形物,上面有花紋圖案。

滴水 : 又稱雨廉,是兩個瓦當之間的尖形物,雨水由此處落下。

(資料來源:李乾朗(1999)。傳統建築入門。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。 )

建築構件

1、吊筒與豎材

吊筒亦稱垂花、吊籃,是懸在屋樑下、不落地的短柱,具承接簷口重量的作用,末端常雕成蓮花或花籃。

豎材位於吊筒上方,為了裝飾吊筒中段的準眼接縫,位置醒目,通常雕刻各種人物或是靈獸,具有連接木雕整體藝術功用。

2、斗拱

「斗」是一個立體的木構件,「栱」則是一種彎形板狀的木結構。利用兩者的相互交疊及榫頭搭接,可以像積木一樣向外延申,形成變化多端的屋架。

藻井是中國傳統建築中頂棚的獨特建築方式。「藻井是以不斷向中心懸挑內縮的斗拱,交織成網狀的傘蓋形頂棚,又稱為「蜘蛛結網」。」「藻井又稱綺井、天井、方井、復海、斗八等,是中國建築中一種頂部裝飾手法,將建築物頂棚向上凹進如井狀,四壁飾有藻飾花紋。」後來的藻井雕工越來越絢 麗奪目,並成為工匠師們展現高度技巧的地方,常見的藻井形式有八角形結網、 四方形結網和旋渦形結網,周圍以花紋、雕刻、彩繪做為裝飾。

功能: 藻井是建築物頂棚中最尊貴的製作方法,除了能夠塑造出室內富麗堂皇的效果, 更具有隔斷過高的空間以保持室溫、避免灰塵下落、支撐天窗、突出主體空間、 避免火災等功能。

藻井能避火之因: 藻井為木製品,根據八卦五行之說,火會剋木,所以容易著火使藻井發生火災, 因此中央的頂心明鏡代表「水」,水能剋火,故能達成平衡。


以開基玉皇宮為例,二樓藻井圓形,一樓藻井方正,取其天圓地方之義。

二樓四垂亭其穹頂作工精美絕倫,代表九五至尊,於瑰麗木疊的層次裡,更透露著「祥和富貴」的象徵。

一樓四垂亭其穹頂架構為「八卦九龍蟠騰獻瑞」之勢,作工精美絕倫,代表九五至尊,於瑰麗木疊的層次裡,更透露著「祥和富貴」的象徵。

3、托木

「亦寫成托目,宋代稱為綽幕,清代稱為雀替,一般俗稱為插角,即安置在 樑柱之交點的角落,亦具穩定直角之功能。」常雕成鰲魚、鳳凰、花 鳥、人物等。


4、斗座

斗座又稱斗抱,穩定斗的構件,讓屋頂的重量傳置屋牆或柱子上,常雕成獅、 象、花草等造型

5、瓜筒

立於通樑上的短柱,以加強穩定,造型有矮胖的金瓜形與瘦長的木瓜 形。

6、員光

員光又稱通橢、樑垂、隨樑枋,在步口通樑下扁長形木構件,具穩定樑柱使 其不易變形的功能。

7、壁堵

「又稱石堵,將屋身的正立牆面切割成數個區域,每一區稱為「堵」,由下而 上依序為:櫃臺、腳、群堵、腰堵、身堵、頂堵與水車堵」

  1. 櫃臺腳位在最底層,常成矮櫃台形狀,作為牆身的收頭,所以叫做「櫃台腳」。

  2. 群堵堵內常雕有麒麟、花草、博古等形狀。

  3. 腰堵為窄如腰帶的小堵,因為面積小通常不施任何雕作,淺淺的浮雕或線雕。

  4. 身堵是正立面最 重要的部位,通常作團龍、拐子龍、博古圖案等透雕作品。

  5. 頂堵作法和腰堵相似。

  6. 水車堵常隨著屋身凹击延伸到山牆上,堵內通常裝置泥塑、剪黏、交趾陶或文字雕刻等。

8、龍柱

龍柱又稱蟠龍柱,有雕龍盤繞於柱上,通常頭下尾上。


圖為五爪九龍柱

9、抱鼓石與門枕石

抱鼓石又稱石鼓,為龍子化身,「龍生九子不成龍,各有所好。椒圖(椒涂):形似螺蚌,性好閒,故立於門鋪首。」

兩邊雕有螺旋狀圖案,演變至今有動物、花卉、人物等,下有連方形托座。 門枕石又稱石枕、門箱,置於拜殿邊門之門柱前, 石鼓為門柱基礎的一部份,功能有二

一用來抵住門柱,以防止門柱鬆動

二用來裝飾,故鼓面雕有藝術圖案,前面亦雕有小石獅。

石鼓作用幾同石礎,置於三川門中門前方,墊高並承擔門柱,可防止門柱搖動與受潮濕腐蝕,且作門臼以穩定門軸。其形狀似鼓,鼓面常刻 螺紋,或平或凸,質樸生華。亦有吉祥圖案修飾其上,精雕細琢,別有風味。亦有全以圖紋代替,鮮明生動,不可多得。鼓側與其下基座,更是澡飾重心,活潑多樣,盎盎生輝。

廟名匾

廟名匾在拜殿(三川殿)正門的上方,廟中的匾大都為橫式,是廟中較特別的豎匾。

御路

位於正殿台基正前方中央的斜坡石塊,又稱御階、龍陛或斜魁,源自古時皇 帝專用的御路,後衍用成神轎出入的石階,一般人是不可踩踏的。

石獅

麒麟是一種假想之靈獸,是中國人所想像四靈獸或五靈獸之一,傳說麒是雄的,麟是雌的,其形如鹿身,但具牛尾、馬蹄、獅尾、龍頭,且頭上有一角、角上有肉之獸類,其體色五彩,與鳳凰一起出現於聖王之世,象徵吉兆,被認為瑞獸,具有智慧、和平與仁德之意。《宋書》符瑞志載:「麒麟者,仁獸也」《瑞應圖》載:「麟者仁獸也,牡曰麒,牝曰麟」。因為麒麟代表吉兆,故一般廟宇常有其雕像或彩繪,立於左右偏門各置放石麒麟一對,以表吉祥,並兼裝飾。

殿前立有雙獅招祥

石獅由來:中國建築什麼時候開始有石獅子,根據考證,獅子原來是從西亞傳入中原的,古代稱為「狻猊」。註:因最早是由印度南方的獅子國傳入所以才稱為「獅子」。

由於中國沒有獅子,所以神化了牠的威力及形象。中國人認為狻猊愛好煙火,故立於香爐兩側;又說牠好坐,所以不妨讓牠坐在寺廟門口。寺廟或衙署的門前通常都置放石獅一對,左邊是雄獅,右邊是雌獅。雄獅前腳踩著繡球或撥弄雙錢;雌獅前腳和小獅戲耍,搖頭擺尾,歡迎訪客。獅子也被認為具有辟邪的效用,這可能與漢魏六朝盛行辟邪趨福有關。

守護神獸,負有看首門戶,趨吉避凶的重大責任,同時在建築結構中是屬於一種特殊形式的門枕石。鞏固門框與石鼓相同。

門神

三川門上則是較為獨特的是象徵,三十六天罡與七十二地煞108位星宿組合之「乳釘門」(有乳釘108顆)。

廟門不繪門神而立門釘,表示神格最高,門釘數是9的倍數,「9」是帝王至尊。

老榕

開基玉皇宮老榕 傳300多歲

開基玉皇宮前有一棵外型相當好看的大榕樹,相傳「有廟時就有樹」,已有三百多年歷史,廟前原有兩棵大榕樹,六十多年前因開闢道路而砍掉一棵。居民說,現存這棵大榕樹,就像慈悲的神明撐起了一把大傘,替人們遮擋烈日,照顧大榕樹則是庄頭居民的長年任務,例如鬍鬚太長時,就有人主動幫它綁起來。

俗話說「前人種樹,後人乘涼」,來玉皇宮拜拜的人們,常會到大榕樹的樹蔭下稍坐乘涼。當地一位八十歲耆老說,人們乘涼時或許不會特別注意大榕樹,但住在當地的居民,對大榕樹的感情特別深。

「聽老一輩的人說,有廟就有樹。」耆老說,先人在蓋廟時,在廟前種下兩棵榕樹,日子久了榕樹越長越大,就像兩把陽傘替信眾遮蓋烈日,但後來砍掉一棵,很可惜,當地居民很珍惜所剩的這一棵。

因大榕樹並非生長在鄉下,周遭有許多住家,居民為了避免根部竄到住宅下方,常會幫忙修剪,俗稱是幫大榕樹「剃鬍子」;有些鬍子阻擋到車道,也有人會幫忙「綁鬍子」,成為一有趣景象。

資料來源 : 中華日報 http://cdns.com.tw/news.php?n_id=23&nc_id=54291